全屏 容城县街道地图 容城县乡镇地图 试试看!
456地图-→ 保定容城县地图[切换城市]-→ 三维地图 网站简介:提供城市三维/卫星/电子地图、区县/街道/乡镇地图、城市概况及旅游简介。
保定地图 辖区: 【蠡县地图 | 博野地图 | 阜平地图 | 曲阳地图 | 容城地图 | 雄县地图 | 安新地图 | 高阳地图 | 涞水地图 | 望都地图 | 唐县地图 | 顺平地图 | 定兴地图 | 涞源地图 | 徐水地图 | 易县地图 | 清苑地图 | 满城地图 | 高碑店地图 | 安国地图 | 涿州地图 | 新市地图 | 北市地图 | 南市地图 | 定州地图】 其他: 【查车架号】 【二手车查询】 【出险记录查询

使用说明:点击“全屏”可放大地图窗口;双击地图可以放大地图;按住鼠标左键可以拖动地图显示范围;地图左上角“+”可放大“-”可缩小;“上下左右箭头”相当于按住鼠标左键拖动;点击“三维图/二维图/卫星图”可以切换到当前城市的三维地图、二维电子地图或者卫星地图。




河北省县级以上行政区划

容城县地图

城市概况及旅游简介

容城

容城地处京、津、石三角腹地,全县总面积314平方公里,总人口25万(2009年),辖4乡4镇,127个行政村。

中文名称: 容城县
行政区类别: 河北省保定市
所属地区: 中国华北
下辖地区: 容城;小里;南张
政府驻地: 容城镇
邮政区码: 0717000
地理位置: 冀中平原中部,太行山东麓
面积: 314平方公里
人口: 26万
气候条件: 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
著名景点: 明月禅寺

目录

概述
地理位置
自然资源
旅游资源
经济发展
10大洼地
地貌
地质
历史沿革
行政区划
投资环境
景观文化
  1. 明月禅寺
  2. 容城古八景
历史渊源
  1. 古县由来
  2. 建置变迁
  3. 县城古今
地名命名特征
文物遗存
  1. 上坡遗址
  2. 晾马台遗址
  3. 南阳遗址
  4. 东牛遗址
  5. 午方遗址
  6. 北庄遗址
  7. 黑龙口燕长城
  8. 陈杨庄城堡
  9. 北后台烈士陵园
  10. 容城县革命烈士纪念馆

概述

   容城县是河北省保定市下的一个县。
  县人民政府驻容城镇。
  面积 311平方千米
  人口 25万。
  邮政编码 071700。
  下辖 容城镇 南张镇 大河镇 小里镇 平王乡 贾光乡 晾马台乡 八于乡

地理位置

   容城县境位于太行山东麓、冀中平原中部、南拒马河下游南岸,在大清河水系冲积扇上,属太行山麓平原向冲积平原的过渡带。

自然资源

  较为丰富。境内地势平坦,土壤肥沃,河渠纵横。拥有耕地2.23万公顷,白洋淀面积389公顷,坑塘218公顷。全县地表水资源年平均为2599万立方米,地下水资源可利用量为7139万立方米。光照充足,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11.9度,积温3993.5度,历年平均降水量523毫米,适宜多种作物生长。

旅游资源

  独具特色,古有“容城八景”。而今,“华北明珠”白洋淀驰名中外,“磁山文化遗址”、“燕都城”、“剧辛墓”、“宋八王衣冠冢”、“杨六郎晾马台”等历史遗迹,引发后人思古之幽情。

经济发展

   “八五”时期以来,容城经济快速发展,国民生产总值年均递增21.7%。
  农业连年丰收,粮棉油等农副产品大幅度增长;工业初具规模,形成了以轻工、纺织印染、食品加工、机械电子、建筑建材、羊绒梳纺为主的十几个行业门类。
  容城服装闻名遐迩,有北方“服装之乡”美称。
  重点企业有:容城县灯泡厂是华北地区唯一原轻工部定点生产汽拖灯泡的专业厂家,产品质量居国内领先水平,正与日本来福公司洽谈合资以图更大发展,容城县机械厂,自动和半自动电脑带锯床设计生产能力可达200台,产品远销南美、北非、东南亚等十几个国家和地区;丽友衬衫厂“天力奔”牌衬衫誉满中外,出口产值干万以上。
  到本世纪末的战略目标是:国民生产总值增长1.5倍,达到20亿元,实现“规模小县、经济强县”。

10大洼地

  全境有多处古河道,多西北--东南走向,东南部有大片低洼地。受洪水冲积影响,形成了三条缓岗格状隆起,同时形成了大小不等的10个低洼区。即大碱厂、鸭子圈、龙王跑、天约河、大麦洼、午方洼、胡村洼、大河洼、李郎洼、郭村洼。 10大洼地共计 117000亩,占全县总面积 33.8%。其中龙王跑面积最大,约25000亩,李郎洼较小,约7000亩。

地貌

  全境西北较高,东南略低,海拔标高(黄海)7.5-19.5米,自然纵坡千分之一左右,为缓倾乎原,土层深厚,地形开阔,植被覆盖率很低。

地质

  基底构造属于牛驼镇凸起的西南部分,为地震比较活跃区,裂度7度,但境内基底层未见断裂。
  第四纪上厚约400-500米。地表以下18-147米,是亚沙土、亚粘土及沙层;地表以下254-430米,是粘土、亚粘土及沙层。以上诸土、沙层的水平构造,呈由西北而东南方向的不连续性条带状分布。从剖面看,土层和沙层的连续性也差。县境北部沙层厚达70米,南部在50米以下。

历史沿革

  西汉置容城县。县以城名。据《河北通志稿》 :“容城故城在容城县西北十五里城子村。”汉置容城县,唐曾赐名全忠县。唐天宝元年(742)复改容城县。治设城子村。明景泰二年(1451)迁今治。1958年底并入徐水县,1962年5月复置容城县。
  2000年,容城县辖4个镇、4个乡。 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全县总人口244167人,其中各乡镇人口(人): 容城镇 61639 小里镇 24766 南张镇 43197 大河镇 23588 八于乡 19533 贾光乡 24056 晾马台乡 24045 平王乡 23343 2002年底,容城县面积314平方千米,人口24.7万。辖4个镇、4个乡,127个村委会。县政府驻容城镇古城路46号。

行政区划

   容城县辖4个镇、4个乡:容城镇、小里镇、南张镇、大河镇、八于乡、贾光乡、晾马台乡、平王乡。
  容城镇 镇政府驻上坡村。面积75.9平方千米,人口6.36万。辖24个村委会:上坡、沟西、后营、城内、东关、南关、西关、北关、东庄、南庄、西庄、东牛、北城、白龙、王果庄、大楼堤、小楼堤、小白塔、马家庄、谷家庄、午方东庄、午方南庄、午方西庄、午方北庄。
  南张镇 镇政府驻南张村。面积53.8平方千米,人口4.42万。辖13个村委会:南张、北张、沙河、西牛、段庄、李茂、沙河营、野桥营、小野桥、西野桥、东野桥、苏李庄、小北张。
  小里镇 镇政府驻西小里村。面积35平方千米,人口2.55万。辖10个村委会:西小里、东小里、新庄窠、河北庄、黑龙口、西牛营、胜利庄、许家园、王村、师庄。
  大河镇 镇政府驻大河村。面积32平方千米,人口2.29万。辖15个村委会:大河、王路、西里、东里、张市、留村、胡村、北郑、南郑、西孙、东孙、河西、南文营、南文、罗河。
  平王乡 乡政府驻平王村。面积30.5平方千米,人口2.30万。辖14个村委会:平王、赵村、羊定、古贤、 李郎、郭村、留通、昝村、沙窝、大先王、小先王、高小王、李小王。
  八于乡 乡政府驻南八于村。面积29.2平方千米,人口2.09万。辖20个村委会:南八于、大八于、大张堡、南张堡、西张庄、大南头、小南头、北河照、南河照、东河、西河、西堑、李庄、朱庄、龚庄、薛庄、东陈杨庄、南陈杨庄、西陈杨庄、北陈杨庄。 贾光乡 乡政府驻贾光村。面积23.8平方千米,人口2.42万。辖13个村委会:贾光、沟市、城子、西四庄、东四庄、张楚营、西张楚、东张楚、高家庄、刘家庄、王家庄、南后台、北后台。
  晾马台乡 乡政府驻王家营村。面积33.8平方千米,人口2.25万。辖18个村委会:王家营、刘合庄、北王昝、南王昝、东王庄、西北阳、东北阳、复兴庄、崇明庄、猛通庄、晾马台、北剧、南剧、南阳、辛庄、张庄、东李家营、西李家营。

投资环境

   容城投资环境优越。交通便利,西距京广铁路16公里,京深高速公路8公里, 东距京九铁路30公里,津保公路、保津高速公路横贯全县。通讯快捷,容城县程控电话总装机容量已达3万多门,可直接与200多个国家和地区进行电话联系。电力充足,境内有220KVA变电站一痤,35KVA变电站8座,组成科学合理的电力供应网。可为各行业发展提供优质可靠的电力保障。容城经济发达,特色产业明显。2002年,容城县国内生产总值为19.6亿元,人均7840元;容城县各项存款余额17.4亿元,人均7000元。容城县以服装生产为主导产业,是中国较大的服装生产基地之一,素有“南石狮,北容城” 之称。
  容城县共有服装生产企业3000多家,其中成规模的400余家,从业人员5万多人,年产西服、衬衫、针织、童装、羽绒等服装制口1.5亿件(套),年实现产值32.59亿元。容城对外联络广泛,经济外向度较高。全县共有外资企业29家,累计引进外资1180万美元;服装出口全世界的50多个国家和地区,在国外兴建办事处32个; 2002年,全年外贸出口创汇4600万美元,人均出口创汇184美元,经济外向度50%,均为保定市第一位。

景观文化

明月禅寺

   位于晾马台乡晾马台村西北角,晾马台遗址的土台上,高出四周地面约4~6米,面积约有4公顷。相传此高地曾为尧舜祭天的地方,名曰工谢台。商、周时的天子都曾到此祭祠。至唐武则天时,在此台上修建了中国历史上第一座使用印度佛教艺术修建的大寺庙,并亲自题名“明月禅寺”。并把释迦牟尼佛祖生前所用之物红檀香木放在明月禅寺,见此如见释伽佛祖。至明成化年间,宪宗朱见深为超度他的父母升入西方极乐世界,在全国遴选讲经僧人。当时已败落到只有一个僧人的明月禅寺的净普奉旨进京讲经,留下了明成化三年(1466)的一通碑。现存明月禅寺为20世纪90年代重建。由赵朴初题写寺名。
  千年古柏与万年石 均位于晾马台遗址上,传说是唐朝修建明月禅寺时种植。相传,北宋将领杨延昭打败辽军凯旋,曾驻扎于明月禅寺,把战马拴于此树上,马动树长,转眼该树粗了很多。抗日战争时期,一伙日本兵对这棵古柏颇为好奇,欲锯倒运回日本,谁知锯不到两指,古柏竟流出了鲜血。吓得日军跪地求饶,狼狈逃窜。该古柏长有两种不同的树叶,开红花。万年石也是唐代建寺之物。历经千年,上面雕刻的花纹与字迹已模糊不清,但它却不时能涌出水珠,成为千年不解之迷。

容城古八景

  据《容城县志》记载:容城八景为:“古城春意”、“易水秋声”、“玉井甘泉”、“白沟晓渡”、“贤冢洄澜”、“忠祠松雪”、“古篆摇风”、“白塔鸦鸣”。
  古城春意位于容城县城北7.5公里。据《容城县志》载:“在城北十五里。土壤肥饶,草木畅茂,每春早发,比他地异。”
  易水秋声 容城县境内的南拒马河,全长12公里,发源于涞源县,古称涞水或易水。此为南拒马河秋景。《容城县志》载:“树本荫翠,禾稼繁盛,暑退风清,水声嘹亮”。
  玉井甘泉 位于容城县城正南。唐高宗三年[652年],帝李治东巡,驻跸午方大寺,乐饮寺外井水,赐额“玉井甘泉”。据《容城县志》载:“在城南午方村。泉清水甘,回异他所,金宗驻跸,名曰甘泉。”、
  白沟晓渡 位于容城县城东15公里。当时高碑店市的白沟镇属容城县所辖。为当时的水陆码头,每日清晨,水运如织,一派繁忙景象。据《容城县志》载:“地当孔道,烟树苍茫,朝露未晞,竞渡绣错”。
  贤冢洄澜 位于容城县贾光乡沟市村的拒马河畔。相传:当年洪水泛滥,独先贤刘因之墓未冲毁。据《容城县志》载:“刘静修先生墓,地拒马河南岸。河水冲决,地多圯坏,独此三面,萦洄无虞”。
  忠祠松雪 位于县城内金容中街北段。当年为祭祀先贤杨继盛所修。据《容城县志》载:“在学宫东。堂庑严整,栢桧森然,每当风雪,清翠亭秀”。
  古篆摇风 位于县政府院内。“在明伦堂前。每遇微风,碑座摇动,尘埃徐出,见者惊异”。
  白塔鸦鸣 位于容城县城东侧,现已划入城区。据说:人立于塔侧拍手,即有乌鸦的鸣叫声。应为塔身产生的回声或共鸣,但当时传之以神。该塔已毁于文革时期。据:《容城县志》载:“在城东白塔村。伫立塔下,拍手相击,鸦声即应,神异莫测”。

历史渊源

古县由来

  容城之名始见于汉代。据《容城县志》记载,汉景帝中元三年(前147)以匈奴降王徐卢封容城侯,是为容城侯国。据《容城县志》记载:“汉封降王有容氏于此,置容城县。”容城一名的由来,盖从“有容氏”与“成侯国”各取一字衍变而来,后来“成”渐变为“城”)。又据传说:道家始袓名叫容成子,道号易家,他曾脚踏龟背,观日月星象,受龟纹启示,绘成阴阳道纹。后周丞相姜子牙在此基础上绘成八卦。文王演《易》后,感容成子之功,追封容成子后代。封号称“易家”。封地之内,不纳税赋,不服徭役。后秦皇“焚书坑儒”,此地渐渐荒芜。后代感念始袓恩德,此地改叫容成子,后衍变为容城。

建置变迁

  汉封降王有容氏于此,始置容城县。后频繁封侯建国至东汉末年。晋时重置容城县。北齐废之,入范阳县。隋为遒县地。唐武德五年(622)县境内置北义州,贞观元年(627)载撤。武周圣历二年(699),契丹入侵,容城军民奋起抵抗,得以保全,因而赐名全忠县。唐神龙二年(706)复名遒县,唐天宝元年(742)恢复容城县。大历二年(767),容城属雄州。五代时容城属契丹易州。后周世宗收复容城南境,移县治于雄州城内。契丹于拒马河以北侨置容城县。自此南北容城并存。
  宋辽以白沟河为界,南容城属雄州。金灭辽、宋,南北容城归一。金大定六年(1166)析容城北境及相邻县之一部置定兴县。金承安四年(1199)析容城南境及相邻县之一部置渥城县,属安州。金大安元年(1209)割容城属安州。后仍属雄州。蒙古太宗十一年(1239),容城属顺天路雄州。至元四年(1267)废渥城县并入容城。至元二十三年(1286)属保定路雄州。
  明初雄州改县,废容城入雄县。明洪武十四年(1381),复置容城县,属京师保定府。景泰二年(1451),县治由古城(今城子村)迁往现址。明朝容城辖境,约为东西40里,南北30里。除现在容城全境,还有白沟镇南部分,雄县西部部分村庄。编为6个里社。清属直隶省保定府。1913年属范阳道。1928年直隶河北省。抗日战争时期,冀察冀边区抗日根据地建立后,根据抗战的需要,先后与邻县设置联合县。1947年土地改革时期,也曾一度划分为容定(兴)县和容新(安)县。1949年初恢复原建制。1949年属保定专区。1958年划归徐水县。1962年恢复容城县,辖城关、贾光、野桥、南张、小里、东牛、八于、晾马台、平王、张市10个公社。1994年保定地、市合并为保定市,属保定市。

县城古今

  据《畿辅通志》记载:自西汉始建容城县起,至元代,容城县县治一直在城子村。唐初曾地此置北义州。城回七里,为土城。明景泰二年(1451)迁今城址。岁久坍塌。明景泰、成化年间曾重修。并命名西门为迎恩门,北门为镇朔门,南门为景阳门。隆庆二年(1568年),奉文增高二尺,加厚三尺,壕池阔三丈五尺,深一丈五尺。隆庆三年(1569年),于三门外各置木桥一座。万历时始建城楼。据清光绪二十三年(1897)《容城县志》载:“城周围三里一十五步,高二丈,下阔一丈六尺,上阔八尺,池深六尺,阔一丈二尺。”根据县志所载县城图看,容城县城只有南、西、北三门,无东门。东门处修一文昌阁。城内有两条大街,即一条南北大街和一条西大街。两街相接处,清初曾建有一木质牌楼。纪念明朝兵部员外郎杨继盛,牌楼雕梁画柱,横匾书“匡国之臣”。南北大街南头多商铺。
  县衙在县城正中略偏西,建有大门和仪门,仪门两侧有小门,大堂三间,二堂三间,东西有吏书房各6间。城内东北有忠愍祠和文庙,西南有静修祠和征君祠,西北有宁国寺、城隍庙和养济院,县衙西侧有关帝庙。共有各类祠堂寺庙11处,分布于各个街道。
  新中国成立后,1954年以石灰、砂石铺平了各主要街道。1968年县城内主要街道先后建成柏油路。特别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城镇建设日新月异。1985年古城路拓宽为24米。路旁新建了人民银行、邮电、新华书店等大楼,同时新建了东城根的新容市场,南北长568米,东西宽27米,路面宽12米,占地面积15858平方米,建筑面积14367平方米,全部为二层楼,从此容城县城有了新兴的市场街道。
  县城街道建设步伐加快。1987年开通板正南大街,1990年建成开通板正北大街、豪丹路和罗萨大街,1996年为连接保津高速公路,拓宽了奥威路。金台西路和正义路也进行了拓宽和重修。2001年招商修建金台东路和金容南街的商贸大街后,商业、餐饮、娱乐、文化融为一体,大大提升了容城县城城容城貌的档次。随着县城街道的建设,一片片生活小区也相继建成,如金苑小区、南苑小区、交通小区、双乾小区、鑫园小区、城建小区、心安小区等。特别是2003年后相继建成的新容花园小区,总建筑面积10万平方米,并附设新容文化广场,是县城建筑面积最大,入住户数最多、功能最完善的小区。极大的改善了县城居民的居住环境。
  县城面积从新中国成立初的不足1平方公里发展到21世纪初的6.5平方公里。县城街道形成五横,即奥威路、和平路、金台路、团结路、豪丹路;八纵,即冿海大街、平安大街、罗萨大街、板正大街、永贵大街、澳森大街、大水大街。道路交通畅通发达。城区的绿化、供水、排水、垃圾处理等公益基础设施建设相应配套。居民生活更加舒适,出行更加便利。县城已建成辐射带动全县发展的区域中心城镇。

地名命名特征

  从容城上坡新石器时期的磁山文化和龙山文化遗址,可证明在给7000年以前,就有人类在这块土地上繁衍生息,形成了比较稳定的古村落。从古至今,地名命名类型多样。即反映了地理风貌,又体现了历史的沧桑变迁。
  以姓氏命名 据调查统计这类型有40个,而且以姓氏命名的村庄大部分形成于明代初年,应该和明初移民有关。分布于全县。以外来初称定名。有的是以某一姓氏的家族命名,如:谷家庄、马家庄、高家庄等;有的是以某个姓氏命名村或庄,如王村、胡村、师庄等;有的村则由两姓组合而成,如陈杨庄、苏李庄等;有的则以园子、果园命名,如许家园、王果庄等;还有一种是姓氏加通名营,建村时应为军营所在地,如:王家营、李家营等有的则是围绕一个人或一个集市命名,如:李郎、张市等
  以所在方位命名 相对县城的方位命名,如城内、东关、南关、北关、西关、北城、后营、午方北庄、午方西庄、午方东庄;有的是围绕一个原有的村庄命名,如仇小王、高小王、李小王都是围绕平王命名。
  以自然地理实体命名 以运粮河堤命名,如大楼堤、小楼堤;以一块高台命名,如南后台、北后台;以古河道命名,如大河、沙河、罗河、河西、东河村、西河村、南河照、北河照等。
  以文物古迹命名 晾马台,据传北宋初,宋将杨延昭在此驻军抗辽,修筑高台晾马,即瞭望辽国的军马,后人在此建村,即称晾马台;古贤村,战国时燕恒侯曾在此建都,称“临易”。汉时在此置易县,故此地称古县,后演变为古贤;大白塔,因宋代此处建有一座白塔,建村后即以白塔为名;城子村,因自西汉容城置县始,直到明代中叶,此地一直为容城县城故址,县城搬迁后,此地成村落,即名城子。以古石桥命名的有东野桥、西野桥、野桥营、小野桥;
  以古代人物命名 南剧、北剧,据《容城县志》记载:“周剧辛墓,地县东二十五里,剧村居人掘地见墓志一通,志名年代俱载”。后人以剧辛之姓名村,含有纪念之意;南王昝、北王昝,据传古代因有一位叫王昝的大将战死后葬于此地而得名,至于大将王昝的确切年代已难以考证了;昝村,曾为古易京城故址。东汉末袁绍在此大败公孙瓒,公孙瓒自焚而死,后人怀念公孙瓒,以其名为瓒村,后写为昝村。
  以神话传说命名 黑龙口,古时此处是萍河下游的渡口,传说水中有一条黑龙,村民在此定居,修建一座龙王庙祠神龙,遂命名村名为黑龙口;白龙,据传明代以前,距该村不远有一小村,因洪水泛滥,村庄被冲毁。当时洪水汹涌,白浪滚滚,有些目睹者认为村庄让一条白龙卷走,有“白龙卷村”一说,后逃生者迁现址定居,而命名白龙村;东牛、西牛,据传北宋将领杨延昭驻扎边防,曾与辽军在此地作战,摆下东西两个火牛阵,人们在此定居后,即以火牛阵的传说命名村庄。
  以某种寓意命名 如1941年中国共产党抗日民主政权,为了便于领导和保守秘密,将附马庄、夏庄、新庄窠三个村合并为一个村,因当时人心向党,崇信前途光明,遂取村名为崇明庄;猛进庄、复兴庄均为1941年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民主政权建立后,工作面貌一新,合并原来村庄后命名。
  据对全县各村的考证统计:建于汉代以前的12个;隋唐时期的9个;宋代的20个;元代的10个;明代的55个;清代的19个;抗日时期和解放后建的5个;年代无考的2个。

文物遗存

上坡遗址

  位于容城县城南上坡村南的台地上。为新石器时代至商代遗址。遗址为长方形,南北长100米,东西宽20米,面积约2000平方米。1981年4月至1982年5月,省、地、县文物工作者对上坡遗址进行了发掘,发掘面积988平方米,文化层堆积一般在1~3米左右,共分四层,从上至下依次为磁山文化、仰韶文化、龙山文化、商文化。出土文物有陶器、石器和骨器500多件。磁山文化层出土有陶盂、支架、磨盘、磨棒等。器物形制和组合特征均与磁山文化遗址相同;仰韶文化层出土有彩陶钵和双耳褐陶罐;龙山文化层中出土有折腹盆、篮纹陶罐和双耳罐;商代文化层陶器有鬲、簋、豆、盆、纺轮、网坠等。骨器有骨锥、刀、匕和鹿角锤。石器有刀、镰、斧、凿、杵、磨盘、磨棒等。此外还发现了商代晚期的2座房址和83个灰坑。房址为长方形,有门口、门槛、顶柱(仅存柱洞)以及门口外的排水设施,房内门口均有做饭用的灶,并有烟囱通往室外,这些遗迹揭示了3000年前商民居住和生活的背景。上坡遗址的发掘,把磁山文化的分布范围由豫北冀南扩大到保定以北地区,具有极为重要的历史和考古价值。该遗址也是保定地区首次发现的磁山文化层。1982年7月,被列为河北省文物保护单位。

晾马台遗址

  位于容城县城东17公里的晾马台乡晾马台村。为商、周时代遗址,周围地势平坦,遗址为一长方形台地,东西长150米,南北宽100米,面积15000平方米。高出地表2~4米,文化层厚2~3米。1977年,河北省文物研究所在此进行调查时发现了该遗址。1997年河北省文物研究所等单位在晾马台村进行了考古调查,发现暴露的灰坑遗迹和遗物,其中陶片以夹砂灰陶为主,纹饰为粗绳纹,可辨器物有罐、鬲、豆等,还有牛、羊、猪,鹿等动物骨骼、鹿角。较完整的器物有燕式筒状两件麻光球型盖豆两件、陶罐一件、鱼梭标、蚌刀各一件。1958年曾出土“燕侯职”铜戈,现藏于河北省博物馆。属于商文化的文物有绳纹陶鬲、鹿角鱼梭和双孔蚌刀等,属于周文化的遗物有陶鬲等。目前尚未进行考古发掘。台上现有古柏7株,其中一棵较大者,高10米以上,粗细三人合抱不拢。1982年7月,被列为河北省文物保护单位。

南阳遗址

  位于容城县城东14公里的南阳村南200米处,其西、南、东三面均有古河道,遗址东西长600米,南北宽700米,总面积42万平方米,文化层0.3~1米。1981年春,容城县文化局在晾马台乡考古调查,在此征集到曾出土的铜鼎、铜壶、陶钵、陶罐。此外,这里还出土铜镞、陶鼎、豆、燕国刀币等。在该处遗址范围内,近20年已征集到刻有铭文的“西宫”铜壶、“左征”铜壶盖、“燕王职”铜戈、内有“易市”字样的陶文等一批重要文物。这些器物都具有燕文化风格,其地理位置也与史书中所记载的燕国都城“临易”相近,具有较为重要的历史和学术价值。由于遗址尚未进行考古发掘,无法确定文化层的详细情况。2006年5月,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东牛遗址

  位于容城县城关镇东牛村。遗址面积3万平方米,东西宽100米,南北长300米。从出土的彩陶钵和红陶罐陶片分析,应为新石器晚期(仰韶文化、龙山文化)遗址。1997年9月,省文物研究所对此遗址进行了部分发掘,发掘面积225平方米。出土了大量的彩陶钵片,红陶罐陶片,资料全部由省文物研究所保存。现在遗址的南面、东南建起了民房。1987年8月,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白龙遗址 位于容城县城关镇白龙村西500米处,东西宽200米,南北长200米,占地面积4万平方米。遗址地势比较高,四周均为耕地。1985年11月6日文物普查时发现该遗址。1986年11月5日,北京大学历史系、省文物研究所等试掘发现一处窖穴(灰坑),编号为土路东H1,椭圆形,南北宽3.6米、东西长2.8米,深0.55米,圆底,灰坑北侧被一条沟破坏。灰坑内有灶,灶底处有3块不成表的红烧土。灰坑东南有一深0.12米、直径0.2米的柱洞,柱洞东侧露出一件早商残尖足陶鬲。以上情况表明,H1 是一处早商时期居住址。1987年8月,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午方遗址

  位于容城县城南1.5公里的午方村西。遗址占地面积约10万平方米,比周围耕地高出3米。现为耕地,保护完好。1982年和1997年省文物研究所两次试掘。发现此遗址文化层厚0.5~2米,可分为三个文化层,即仰韶文化层、龙山文化层和商周文化层。仰韶文化层出土器物有彩陶钵、彩陶碗、彩陶罐陶环、陶纺轮、网坠、陶罐、陶支座、陶釜、陶甑、陶盘、石斧、石凿、石磨盘、石磨棒、石锛、石杯、刮削器、双翼石镞、石刀、骨刀、骨剑、骨鏠、鹿角铲、骨镞、骨凿、鱼骨饰件等等。较为重要的发现,是露出一眼龙山文化时期的水井,井口于耕土下露出,椭圆形,长2.5米、宽1.8米、深4.5米。井壁陡直,上小下部稍大,井壁有可供上下时使用的“凹槽”,井底部有用木棍做成的井盘,井盘呈“井”字形。内有多件当时先民们提水时掉下去的陶罐,陶罐少数完整,多为碎块,有一件陶罐颈部还系有绳索。1987年8月,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北庄遗址

  位于容城县容城镇东牛北庄村东。遗址面积6万平方米,四周均为耕地。1984年春文物普查时发现,后经省文物部门多次勘察,对此遗址有了初步的认识。1986年秋,修容城至小里公路时,经过跳进区发现灰坑很多,而且在遗址内发现很多遗物,有骨针、带坑窝石器和陶器等。据采集到的标本分析,北庄遗址为新石器时代遗址,陶支架、陶盂、三足钵、磨棒均有磁山文化内涵,“红顶”器物是仰韶文化时期遗物,袋足鬲等为商、周时代的遗存。由此可见,此处遗址延续时间很长,大约经历了4000多年。遗址面积较大,文化层很深。1987年8月,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黑龙口燕长城

  位于容城县城西南13公里的小里镇黑龙口村东200处。此段长城当地人称“界堤”。据考察,系战国时燕国南长城的一段,残长200余米,高0.5~2米。夯土筑成,每层厚约17厘米,顶宽4米,底宽6米。1984年7月,容城县文保所在文物普查时发现此段长城。据《中国历史地图集》第一册和北张村一古碑记载,这段“界堤”是战国时期燕、赵两国的分界线,也是燕国长城的一段。燕国南长城的黑龙口、赵北口、张青口等处,均为当时关隘。《历年通鉴辑览·卷九》载:燕昭王元年(前311)秦使张仪说楚、韩、齐、燕连衡以事秦。张游说燕昭王:“赵以效河间,大王不事秦,秦下甲云中、九原驱赵攻燕,易水长城非王之有矣”。据此可知,在燕昭王时,已有易水长城之称,建筑年代要早于公元前311年。1987年8月,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陈杨庄城堡

  位于容城县八于乡西陈杨庄街中。城墙层高2~3米,顶宽3米,底宽5米,东西长180米,南北宽74米,系夯土筑成,每层厚约14厘米,北距南拒马河500米。据《容城县志》载:西陈杨庄有一“堡子”,是宋代边境南境城堡,据传,宋太祖第四子、被封为八千岁王爷的赵德芳,在巡视宋朝北部边关时,不幸死于军中,即葬于此地,修建了占地10亩的“八王坟”,此堡是驻守八王坟军队的所在地。这只不过是传说。因北宋初期,宋辽以白沟河、南拒马河为界,辽不断向南骚扰,宋朝在此筑城堡驻军,以队御辽国。此堡原名陈家堡,后简称“堡子”。与东南2公里的大张堡、南张堡等遥相呼应。1987年8月,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北后台烈士陵园

  位于容城县北7.5公里的贾光乡北后台村西南300米处,长方形,南北长82米,东西宽39米,面积2174平方米。始建于1946年,是为纪念在1940年冬在北后台战斗中英勇牺牲的八路军三十二团497名烈士而建。1947年遭国民党军队破坏后建一简陋牌楼。1974年重修,现保存完好。是缅怀革命先烈、进行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的场所。1980年8月,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城内烈士塔 位于容城县城内,始建于1946年,1966年重修。塔高10米,分为两层,下层高5米,宽2米:上层高5米,宽1.5米。塔基高80厘米。现保存完好,为每年清明节纪念革命先烈的地方。1982年7月,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容城县革命烈士纪念馆

  位于容城县容城镇上坡村西,修建于1986年,是为纪念抗日战争时期狼牙山五壮士中容城籍烈士胡德林、胡福才,高家壕战斗中牺牲的八路军将士,及1926年容城县建立中国共产党组织以来,在历次战斗中牺牲的革命烈士而建。纪念馆南侧为梯形,北侧为三角形,南北最长66米,东西最宽52米,面积2560平方米。内有展厅两座,碑亭三座,北房四间。东侧墙外是县城中心大街,南侧为胡同。西侧、北侧为居民区。保存完好。馆内陈列有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容城县地方部队缴获的战利品,或生活用品、革命战争时期珍贵的照片、容城革命先烈的事迹传记及狼牙山战斗的连环画。为容城县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1987年8月,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1]


 
 世界都市:
(以国际公司的“高级生产者服务业”供应,如会计、广告、金融和 法律为城市排名) )
青岛网络警察 中国互联网协会 好耶广告网络  

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网络 

110报警服务 无线互联网业自律 

同盟
为了方便下次访问,请牢记【456三维地图】网址www.map456.com,您的支持是我们最大的动力。
Copyright©2011 中国三维地图网(www.map456.com)-456地图 蜀ICP备05005342号
All rights reserved